近日,经过初选、专家评审、院士终审等多轮严格筛选,我校药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张化浩、张小谷教授领衔的鲤科重要经济鱼类保护及开发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发表的研究成果 Maternal dominance contributes to subgenome differentiation in allopolyploid fishes(成果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43740-y),成功入选2024年中国农业科学十大进展。这一成果是2023年10篇代表我国农业科技前沿和重大突破的研究成果之一,充分展现了我校在鲤科鱼类基因组进化与物种多样性研究领域的深厚底蕴和优异成就,更标志着我校在该领域的研究已迈入全国领先行列。
成果简介:首次解析异源四倍体鲤科鱼类亚基因组不对称进化规律
多倍体化为物种进化提供了遗传物质基础,在物种演化、新物种形成和植物育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多倍体动物远少于植物,多倍体动物的研究一直滞后。特别是独立多倍体化动物亚基因组的不对称进化规律,这一世界性研究难点和前沿重大科学问题亟待破解。
鲤科鱼类(如草鱼、青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鲂鱼)是我国最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其多倍体种类丰富,是研究多倍体起源与进化的理想材料。研究显示,鲤科鱼类至少经历了13次独立的多倍体化事件。
与湖南师范大学刘少军院士合影
张化浩、张小谷研究团队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密歇根大学、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等10家国内外科研机构,首次从头组装了五个亚科21种鲤科鱼类的高质量参考基因组,并取得了以下突破性研究成果:
首次明确三次独立多倍体化事件中异源四倍体鲤科鱼类的两套亚基因组演化规律,确定其与最近二倍体祖先现存种之间的进化关系;系统揭示多倍体鱼类亚基因组不对称进化的普遍规律,提出“母本优势与转座子密度共同作用”的机制模型;发现来自母本的亚基因组富含与免疫功能相关的串联重复基因,进一步揭示了多倍体鱼类在环境适应性上的潜在优势。
参观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
该研究为多倍体动物基因组进化、物种多样性和环境适应性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同时高质量基因组资源也为鲤科鱼类的基因库保护和分子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这项成果于2023年12月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
评选权威:彰显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为充分展示我国农业科技原始创新能力,宣传我国农业领域的重大科学成果,加快推动我国农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农业科学院组织开展了“2024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论文评选工作。此次评选按照“前沿引领、开创卓越、重大突破”的原则,以2023年度Web of Science收录的农业领域中国学者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的2295篇高水平论文为基础,经过初选、专家遴选和院士终审等环节,最终遴选出10篇能够充分代表2023年我国农业科技前沿、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基础性研究成果。2024年12月,这些成果将以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的形式,在《2024中国农业科技发展论坛暨全球农业研究热点前沿与科技竞争力成果发布会》上面向全球发布。
张化浩教授在2023年中国水产学会青年学术年会做特邀报告
本次入选的成果是我校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战略的又一重要体现,也是全面贯彻落实九江学院第二次党代会精神,推进实施“3353战略”的生动实践。我校将以此次成果为契机,继续围绕农业科技领域的重大科学难题,汇聚力量,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努力产出更多标志性科研成果,服务国家战略,推动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再上新台阶。
药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供稿
责编:李金玲 罗雨佳 审核:钟双萍 张化浩 汤明 汪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