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二级学院、有关部门: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大赛参赛代表和“红旅”大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全面落实省教育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座谈会部署要求,扎实做好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6)(以下简称“大赛”)备赛和项目培育工作,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我校参赛项目质量,力争在国赛上取得更好成绩,展现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现开展2026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重点项目遴选与培育工作,具体事宜如下:
一、重点培育项目选题
结合大赛要求、历届大赛获奖项目特点及地域特色优势,项目选题要求和选题方向包括以下方面:
1.项目总体要求:项目能够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各领域现实需求,充分体现高校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制造业、农业、卫生、能源、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人工智能、数字技术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文化传播等深度融合。
2.新工科类项目: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智能制造、网络空间安全、机器人工程、工业自动化、新材料等领域。
3.新医科类项目:现代医疗技术、智能医疗设备、新药研发、健康康养、食药保健、智能医学、生物技术、生物材料等领域。
4.新农科类项目:现代种业、智慧农业、智能农机装备、农业大数据、食品营养、休闲农业、森林康养、生态修复、农业碳汇等领域。
5.新文科类项目:文化教育、数字经济、金融科技、财经、法务、融媒体、翻译、旅游休闲、动漫、文创设计与开发、电子商务、物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工作、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领域。
6.“人工智能+”项目:聚焦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赋能千行百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符合“人工智能+”发展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7.“低空经济”项目:聚焦无人机物流、低空交通服务、应急救援、智慧城市空中应用等场景,结合飞行器研发、空域管理技术或服务模式创新,推动低空资源高效开发与产业生态构建,符合国家低空经济发展战略导向的项目
8.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项目:基于专业和学科背景或相关资源,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推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公益类项目,积极弘扬公益精神,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
9.产业命题项目: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度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基于“四新”建设的内涵和要求,推动解决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各类难题,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与迭代创新。
10.区域特色项目:传承秋收起义、南昌起义等红色基因、服务长江经济带、鄱阳湖生态经济建设国家战略,围绕庐山云雾茶、宁红茶、九江茶饼、瑞昌山药、都昌豆参等特色资源建设,聚焦九江市“9610”工程重点产业链、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农产品产业、生态红色旅游等项目。
11.知识产权项目:以我校师生团队为专利权人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等自主知识产权,并在细分领域内处于领先水平的项目。
12.毕业校友项目:毕业5年内的校友为公司法人代表,企业有较大的规模,经营状况良好,在区域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创新创业项目。
二、重点培育项目条件
项目遴选面向全校在校生创新创业团队和5年内毕业生创新创业团队,鼓励跨校合作、校企联合、校内跨学院跨专业组队,重点培育项目须符合以下条件。
1.参赛项目要求。项目所涉及的技术、产品或服务在细分领域处于一定的领先水平,具有较强的产业应用潜力。未注册公司的项目,需有学生一作的高水平论文、授权知识产权或省赛一等奖以上获奖;已注册公司的项目,需有较好市场应用成效和营收规模。
2.项目团队要求。项目团队需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市场能力和稳定的人员构成,项目指导教师需有较强的科研学术能力和行业市场经验,能在大赛全程做好项目的指导工作,具备产学研协同导师队伍的项目优先考虑。
3.大赛基本要求。项目需符合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项目基本要求,详情可查看大赛通知(见附件一),项目团队需服从学校的项目培育、培训、参赛等活动安排。
4.结对帮扶要求。各二级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党政负责人应以指导老师或者帮扶领导“一对一”结对帮扶重点培育项目,也可以根据需要邀请校领导和教务处、财务处、人事处、科研处、发展规划与研究生处、招生与就业处、团委、大学科技园负责人参加重点培育项目结对帮扶中来。
三、重点培育项目遴选
1.项目申请。项目团队2025年11月30日前填好《九江学院2026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重点培育项目申报表》(见附件二)。
2.名额配置。各学院可积极推荐1-3个项目申报重点培育项目,其中建有现代产业学院的学院至少2项,其他学院至少1项,获得省级银奖及以上奖项的学院可申请增加1-2个名额。各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和通知要求于11月29日申请名额,学校于11月30日前公布名额。
3.项目初审。实行各学院自主评审制度,评审结果作为学校立项的主要依据。各学院须邀请结对帮扶的兄弟高校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及校外专家进行评审,并于12月2日前将评审程序、评审结果、学院领导结对帮扶情况和评定重点培育项目申报书一并报创新创业学院。
4.项目复审。学校于12月6日前组织相关部门领导和校外专家进行复审,复审主要对评审程序进行审核,对不合格申报项目进行否决,对符合条件的项目进行复审通过。
5.项目立项。学校12月6日对复审通过后项目进行公示,并于12月10日前颁发立项文件,全校共立项25项左右,12日16日前下达经费。
四、重点培育项目支持
1.项目经费支持。创新创业学院联合教务处、财务处等单位,统筹大学生创新创业A类竞赛参赛费、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经费和产业学院专项经费,对重点培育项目给予经费支持,包括项目辅导、作品制作、项目视频制作等。学校对开发并制造新产品的重点培育项目2万元/项经费资助,其他重点培育项目1万元/项经费资助,各二级学院需进行配套支持1万元/项。凡立项为学校重点培育项目,在申报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时优先配套支持。
2.项目培训辅导。学校将邀请校内外专家对项目进行专题辅导,创新创业学院在大赛全过程给予指导服务。
3.推荐项目导师。学校为培育项目推荐优秀校外导师,链接校外优质创新创业资源,助力项目实施和协同合作。
4.推荐校赛省赛。对于项目基础好、团队构成合理、培育成效显著的项目,择优推荐校赛决赛和省赛。
5.推荐入驻园区。对表现优秀的项目团队,推荐入驻学校众创空间和校外创业孵化园区,享受众创空间、创业园区的各项政策。
五、联系方式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6)重点培育项目QQ群,请各申报项目核心成员和主要指导教师加群,便于工作联系。
创新创业学院:厚德楼332室 联系人:陈老师,张老师,联系电话:8313966。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官网:
https://cy.ncss.org.cn/
附件一:教育部关于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的通知
附件二:九江学院2026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重点培育项目申报表
九江学院创新创业学院
2025年11月6日